新闻
2017-07-01
吃货彼得大帝 非同一般的重口味
彼得大帝家族用过的器皿。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时代的军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 摄影 陈羽啸
彼得大帝收藏的古董
【编者按】
这段时间,从6月11日到8月27日,成都博物馆正在举行一个“帝国夏宫”展,来自旧沙皇俄国皇室夏宫的243件文物集体亮相,市民们好奇地见到了几百年前沙皇彼得夏宫的奢华生活风貌。
彼得夏宫的主人当然是彼得大帝。提到彼得大帝,应该说,这是一个极为“奇葩”的人:一方面,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这位兼具远见卓识与雄才伟略的君主,以暴风骤雨般的改革使俄罗斯的面貌焕然一新,落后的俄罗斯从此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但另一方面,彼得大帝又是极具个性、在饮食方面有着特殊偏好的人。现在,我们就来扒一扒彼得大帝那些奇葩事儿。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是俄罗斯第二个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在罗曼诺夫家族统治俄罗斯的300年时间里,俄罗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了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这其中,沙皇彼得一世功不可没。
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也是一个坚定的改革者。他在继位之后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为之后的战争做好了准备。在他的统治下,俄罗斯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让俄罗斯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夺皇位,与康熙同出一辙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5月,他的童年带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1682年,经过一场复杂的宫廷政变,10岁的彼得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伊凡被同立为沙皇,但宫廷大权很快落入了彼得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的手中。彼得和母亲被迫隐居到莫斯科近郊,过起“体面的”流放生活,无权过问政事。
在索菲亚摄政期间,彼得最爱干的三件事:一是学木匠、铁匠、泥瓦匠和雕刻匠等手艺活;二是经常同一帮小孩拖着一条破旧的帆船,到邻近的河池里练习驾船,请外国侨民教他数学和航海知识;三是经常同来自乡下、宫廷里的少年侍从和马夫以及名门子弟,用自制的木头刀枪玩攻城夺地军事游戏,并且和他们一起组成了两个童子军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军团。这两个军团刚刚建立的时候,索菲亚公主一直觉得他们是在打打闹闹,甚至叫这两支军团为“游戏兵”。
彼得17岁那年,索菲亚策动了一场叛乱,试图杀掉彼得,由自己当女皇。彼得预先得此消息,果断率领他的游戏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叛乱,亲自执掌了政权。这个掌权的过程,就跟康熙皇帝从鳌拜手里收回皇权是一样的,而且这两个皇帝的出生时间也只相差了二十年左右,也时常被拿出来比较。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爱美食,吃汗脚味的奶酪
身高2米多的彼得大帝,是一个美食爱好者,但他却不像自己的前辈那样热爱大鱼大肉。彼得大帝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实也包括了在饮食方面的,在他改革之后俄罗斯的饮食才真正开始趋于如今的俄式美食。
在他统治之前的俄罗斯,食材的品种就非常丰富。传统的俄式餐饮食材非常丰富,俄罗斯16世纪的书中就曾经描绘过贵族用天鹅、大雁、松鸡,鹧鸪,孔雀,小猪做的节日佳肴,还有肉冻和羊肉,咸牛肉,兔肝和脑,牛肉干,火腿,香肠等等日常普通美味,难以胜计。
不过,虽然食材的品种多,但做法比较单调,倾向于做成各种咸味的肉派、肉冻以及烧烤。
彼得大帝出访欧洲之后,将西欧制作美食的方法带回了俄罗斯,俄罗斯的烹调饮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要求贵族们也改变传统,每天喝咖啡,不吃大蒜和腌菜,学会吃欧式美食。
俄罗斯人吃土豆的传统,也是从彼得大帝时期才开始形成的。土豆从美洲传入欧洲之后,偶然间在荷兰被彼得大帝吃到,觉得味道不错,而且他了解到土豆很适合在俄罗斯的气候条件下种植,比小麦的收成要好得多,于是他在回国的时候从荷兰带了一车的土豆。不过,由于农民们不知道土豆的种植和保存方法,多人中毒,因此对土豆很害怕,不太爱种。但不管是彼得大帝还是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大力推广土豆,最终在尼古拉斯一世时期推广成功,让土豆成了地道的俄罗斯名菜。如今,俄罗斯每年人均土豆消费量为100公斤,几乎与粮食的消费量差不多。
书中有记载,彼得大帝并不喜欢繁复的餐桌礼仪以及重口味的食物:“彼得大帝并不喜欢盛大的晚宴,有各种奢侈的食物以及众多仆人围绕的感觉。他的日常食谱包括了蔬菜汤,烤肉配酸黄瓜或是柠檬,腌肉和火腿等等。”
不过在吃奶酪这个方面,彼得大帝的口味重得无人能及。他特别热爱来自林堡公国(现比利时、德国、荷兰交界处)的奶酪。这种奶酪被誉为世界上十大最臭的美食,有一股子汗脚的味道。据说林堡奶酪发出臭味的细菌,就是亚麻短杆菌,也是造成脚臭的原因!
不过,彼得大帝也有不吃的东西,而且还是一种美味。虽然彼得大帝将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地处芬兰湾的圣彼得堡,按理说在海边水产资源丰富,但他从来不吃鱼。
喜劝酒,丢翻一个算一个
彼得大帝爱吃也能喝,他的酒量十分惊人。他的日常饮料根本不是水或者果汁之类的,而是克瓦斯,一种俄罗斯的淡啤酒。
克瓦斯距今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最早是东斯拉夫地区生产的。当时人们将谷物捣碎,加水作成面团,放在陶器中加热,使部分谷物淀粉糖化,然后加水稀释,自然发酵。后来,它的酿制工艺在俄罗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渐成为俄罗斯饮食文化的象征。
在进餐的时候,彼得大帝的佐餐酒类就比较奢侈了。他最爱的红酒是来自法国罗纳河谷埃米塔日产区的红酒。另外,他有时候也会选择匈牙利传统产区,被称为匈牙利国酒产区的托卡伊甜酒佐餐。
彼得大帝的最爱当然是伏特加,在俄罗斯谁会不爱伏特加呢,但他喜欢的口味却不是普通的大麦、小麦或者黑麦酿造的,而是喜欢八角酿造的,有着特殊香味的伏特加。由于伏特加在俄罗斯的流行,彼得大帝还把他视为国库的主要财源。
彼得大帝跟他的朋友们一起创立了一个叫做“快乐营”的组织,类似现代大学中的兄弟会。这个组织最爱组织的活动就是喝酒,成员们高呼罗马酒神巴克斯是他们的守护神,到各个贵族家去蹭吃蹭喝。后来,彼得大帝甚至为了其中一个成员建造了一所巨大的房子,作为组织的总部,随时饮酒寻欢。
彼得大帝的“劝酒”功夫一流,参加了他的宴会的宾客,几乎都是被抬着回到自己家的。
对于劝人喝酒这件事,彼得可谓是乐此不疲。
他在夏宫的酒会上,几个身材魁梧的警卫抬着酒桶用大勺子给人们倒酒。每个人都必须为皇上的健康喝一大杯酒,不准拒绝;跑也不行,警卫在“劝酒”时把夏宫的大门关了。如果不喝,那么就得被罚去皇帝的森林里砍树,不过在很多时候,砍完树还是逃不掉喝下一大杯伏特加的命运。
彼得大帝用来喝酒的杯子,最大的一只叫做老鹰杯,能够装下2斤半的伏特加,那一杯下去基本上就醉得不省人事了。彼得大帝的宴会几乎都是通宵达旦的,大家在前一个晚上醉生梦死,夜里就睡在皇宫里。第二天早上早餐时间,仆人们送来的早餐既没有咖啡也没有茶,甚至没有其他任何别的食物,只有一大杯的伏特加。
课重税,性情暴躁杀逆子
虽然彼得大帝带领俄罗斯走向了一个强盛的帝国,他甚至放下身段去欧洲学习,跟仆役和手艺人同吃同住,但是彼得并不算是一个和善的皇帝。重税,杀戮,冷血,这些也都是贴在彼得大帝身上的标签。
为了应付巨大的战争花费,彼得大帝不得不设法补充国库。于是他采取了非凡的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收取各种高额的税负。彼得大帝执政期间最为奇葩的一项税负便是胡须税。
征收胡须税的想法,是彼得一世第一次游历欧洲时产生的,他认为胡须是无用且多余的装饰,留胡须就得出钱购买留须权。从欧洲回到莫斯科后,彼得一世召见了一些大贵族,他拿起一把大剪刀,一下子剪掉了好几个大贵族的胡须。接着,颁布了在全俄开征胡须税的命令。所有人在支付了胡须税后,将获得一块特制的铜牌。铜牌共三种,分别出自1699年、1705年和1725年。
彼得大帝的儿子、皇太子阿列克谢原本被寄予厚望,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君主,但是阿列克谢并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他甚至伙同旧贵族和其他顽固势力,企图反对彼得大帝的改革。
彼得大帝掌握了大量皇太子阴谋活动的证据,决定以严厉的手段对付他的不肖之子。
彼得大帝下令逮捕皇太子及其同谋犯,押送到新首都圣彼得堡进行审讯。在被关押期间,皇太子和其他政治犯一样,被戴上脚镣手铐,甚至还受到了刑讯,挨过25棍棒。最后,法庭对皇太子做出处以死刑的判决。这个判决是在对皇太子进行刑讯之后第五天宣布的,但死刑尚未执行,阿列克谢就死在狱中。
彼得大帝因长年积劳成疾,刚过半百之年便已重病缠身。他患有尿毒症等重病。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病逝于圣彼得堡,享年52岁。他身后留下了从波罗的海到白令海峡,从北冰洋到里海的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