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8-06-09
影子之城|成博新展开幕:560张照片还原广汉古建身影
2018年6月8日,在2018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德阳市委宣传部和广汉市委市政府指导,成都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广汉市文物管理所与中国皮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原创展览——《影子之城——营造学社镜头下的广汉》在成都博物馆三楼坡地展厅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从中国营造学社所拍摄的560张广汉建筑老照片中精选出122张作为展览的主要内容,辅以广汉市文物管理所收藏的汉代“雒城”铭文砖、汉代彩绘陶房、宋代陶楼、成套的文庙祭祀与礼乐器物和南华宫建筑构件、成都博物馆馆藏木雕和中国皮影博物馆馆藏皮影等55件(套)材质、形式多样且紧扣展览主题的展品,立体展示昔日广汉的城市风貌,传递中国传统建筑之美,讲述古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本展览从6月9日展出至8月31日,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三彩陶楼房
献礼“遗产日”
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第一个以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为宗旨的学术团体。在其活动期间,学社成员在战火纷飞的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地从事学术调查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基础研究资料,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开山大师,对于中国建筑史学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着开创性与奠基性的深远影响。他们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全面考察广汉城内的多类建筑,拍摄了数百张建筑照片,并进行了大量科学测绘。与此前仅对调查地精美重要的建筑进行记录的做法不同,营造学社在广汉停留时间长达半年,拍摄建筑数量多、种类全,所拍摄照片系统而完整地记录了彼时广汉的城市景观,不仅是研究西南地区,乃至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形态及建筑文化的珍贵史料,也是前辈学人奋力研究、保护文化遗产的直接见证。值2018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这批照片资料在尘封数十年后首次公开展出,亦是文博工作者献给今年遗产日的一份珍贵贺礼。
清代的雒城设有城楼四座,垛口三千二百七十一个,每垛长约四尺
广汉张宅
慈恩桥桥墩分水尖上雕有石龙,涨水之时,石龙似在水中潜游
小城故事多
梁思成先生曾在《中国建筑史》中谈到:“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个性与意趣,表现着中国式的智慧与美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信息。
广汉西城门,重檐歇山顶的门楼,劵拱上写着“驱逐倭寇”四个大字,城墙上“万众一心”美术字也清晰可见
檐下诸如“政体先劳”匾额,以及“大公无私”标语,带有明显的民国气息
棂星门是文庙第一座大门,通高8.8,面阔14.6米,由六根大方柱构成三道大门
从营造学社的照片看,奎星阁下还曾建有房屋,民国年间已无人问津了
百年之前,城墙、牌坊、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蜿蜒的护城河环绕着恢宏的城墙,晨钟暮鼓见证着岁月流逝;写满故事的高大牌坊曾是庄严的地理坐标,祠庙寺观中供奉的各路神灵默默注视着烟火人间。营造学社所拍摄的数百张照片不仅是对彼时广汉城市景观的完整记录,也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古代地方城市的珍贵缩影。基于此,本次展览将老照片资料与相关文物相结合以呈现真实的古城风貌,以丰富的多媒体内容重现昔日城市生活的片段,多角度展示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古建筑,深层次解读了被光影记录下的小城故事。
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
朱小南先生
成都博物馆一直以来都秉持“文化惠民”精神,围绕本次展览建筑遗产保护这一主题,精心组织了系列学术讲座,打造了与展览配套的社教活动,力求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体验带给更多的观众。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员还将前往成博为公众免费讲解,“广汉人讲广汉故事”,定然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6月9日上午10:00,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朱小南先生于成都博物馆放映厅带来一场以《营造学社在四川》为题的精彩讲座,为观众讲述营造学社与四川的不解之缘。而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社教活动也将于展览开幕后陆续展开。
成都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两年以来,已陆续举办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临展,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本次展览是成都博物馆联合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广汉市文物管理所和中国皮影博物馆自主组织展品、独立完成展览策划的原创展览。展览得到宜宾市博物院、新津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为展览提供了学术支持。相信这一探索性的展览,将为观众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对进一步倡导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