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8-07-16

讲座回顾|《影子之城》作者谈还原古建之路

7月14日,《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作者萧易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从一座城,走进古老中国》的讲座。自讲座报名通道打开,仅用十余分钟,讲座预约席位一抢而空。

 

意外发现照片 重见天日之路艰难

十年前,央视编导胡劲草拍摄《梁思成 林徽因》纪录片时,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查阅资料,偶然发现有500多张广汉的黑白照片。原三星堆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听闻后,通过寻访梁思成先生第二任妻子林洙先生,取得了第一批广汉照片的使用权。2017年初,广汉市宣传文化部门相关人员和萧易在编撰《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0的广汉》一书中过程中,几次前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林洙先生家中,终于取得了全部500余张照片的使用权。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成为研究广汉的绝佳标本。

 

复原古建之路  广汉故事动人呈现

将一张张零散照片归类整理时,萧易从这些照片中发现了丰富的广汉故事,并以此还原出广汉当年的市井生活和城市的千姿百态。

在准备书稿时,萧易从透龙祠前殿匾额上刻着的“翰林院庶吉士”六个大字出发,对照《汉州志》并翻阅《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最后找到了一位乾隆六十年间名叫张仁荣的士子与文庙、科举的故事:穿过棂星门,走进文庙,越过泮池,穿过戟门,走到大成殿祭拜孔老夫子的张仁荣已经气喘吁吁。一年前,年过八十的他被恩赏为举人。一年后,张仁荣仍不辞辛苦到京师参加会试,虽未高中,但因年岁已高,被授予翰林院检讨衔。虽为虚职,但耄耋之年的他,终获功名。

 

透龙祠正殿建在石砌台基上,显示了这处建筑不同寻常的地位

城市里面另外一种建筑——牌坊也经常出现。牌坊被称为“中国最有故事的建筑”,每一个牌坊背后都有一个官员、一个善人、一个烈女的故事,它像一个纪念碑一样,拔地而起。《西南建筑图说》里写到了四座节孝坊,当地人说这四座牌坊有两座是明代,有两座是清代的。于是一个关于张成氏节孝坊的故事慢慢浮出。张氏嫁到张家以后不久,夫君便去世了,她独自将孩子抚育成人,因家族殷实,便出资修桥铺路,宗祠将其德行善迹上报官府,官府又上报朝廷,最后便出现了张成氏节孝坊。   

关于城隍庙的出现,也是有故事的。中国以前没有城隍这样的信仰,随着越来越多人在城市里居住,城市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瘟疫、饥饿、洪灾等,所以就出现了像城隍这样一个城市的保护者,保护城市的安全。而到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希望通过城隍庙来建立一种辅助监督体制,监督老百姓的言行,令其有所畏惧。所以明代以后城隍庙成为最常见的祠庙建筑。

广汉城被诸多寺院包围。这些寺院是僧人修行的地方,是需要清静的场所,因此广汉的寺院特点非常明显,基本上在城市外围,与城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梁思成先生曾拍下的龙居寺的照片,其间精美的壁画让人赞叹不已。

 

龙居寺中殿二十四诸天之摩利支天,她常常以三面六臂形象出现,手持无忧树、金刚杵、箭、金刚斧等法器

同时广汉也有很多会馆和宗祠,反映着家族、地域与城市的关系。在广汉古建筑中,宗祠占了很大比例,宗祠的建立,寓意着新宗族意识的诞生,也是移民土著化的重要象征。溪南祠琳琅的匾额展示着家族历代中举的故事。不同于大多宗祠后来改为学校、民居,陈氏祠一直保持着干净、整洁,恪守着古老传统。宗祠反映出当时“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过程,也在点滴间展现着广汉人对于祖先的崇敬。

影子之城  透过广汉展现中国城市与人的关系

营造学社的照片如同一个标本,打开了我们了解古老中国的窗口。500多张照片将城市一点点填满,原来我们的城市是被这些建筑包围着的。建筑与中国文化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建筑一定是中国城市文化的在空间上的投射。

 

百年之前,我们的城市里面都会有很多不同的建筑,建筑被城墙环绕的,城墙外还有一条护城河,保护着城里的百姓。城内有晨钟暮鼓,也有写满故事的牌坊。文庙里会祭祀孔子,奎星楼见证着源源文脉。所以营造学社这560张照片,体现了城市与人的关系。与其说营造学社拍下了广汉,不如说它留下了隐藏在背后的文脉、信仰、道德、亲情,那是古老的中国留在建筑中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