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8-09-15

六秩芳华|成博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

成博一甲子,芳华60年,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今年是成都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今天也恰逢成都博物馆新馆开放两周年,这对成都博物馆来说是很重要且有意义的一个时间节点。一代代文博人在成都博物馆书写人生、实现梦想。从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成都博物馆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变的初心,为观众提供最温暖、最贴心的文化服务。

新馆两岁 渐入佳境写华章

2016年9月15日,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两年的时光里,成都博物馆共迎来观众近六百万人次。成博基本陈列《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和专题陈列《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向公众展现纵横五千年、波澜壮阔的成都历史画卷。两年间,大大小小二十余场临展、特展,市民见识到成博这个新“网红”的感召力,也不断强化着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文化力量。

 

 

 

 

新馆开馆以来,成都博物馆相继举办了“倥偬的乡愁——张大千特展”、“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特展”等高品质的特展。目前正在成博展出的“秦蜀之路 青铜文明特展”更是在预展时就收获十万观众青睐。“逢展必火”、“排队看展”的现象在成博已不足为奇。作为一个年轻的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以朝气蓬勃、不断学习的姿态,引领成都成为大展集散地。

 

 

 

 

 

旨在为观众带来更全面的美的享受与文化体验,成博在进步中也寻求当下最潮最多元的方式与观众交流,让博物馆逐渐脱离冷冰冰的展示,不断拉近展览和观众的距离。博物馆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同时也是展现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独特的资源。成博用异彩纷呈的社教活动不断丰富了其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职责,也看着一代一代少年在天府文化的沁润下茁壮成长。

 

 

 

 

露往霜来,聚沙成塔,逛成博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串联起成都千年的文化内涵,不断展现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成都博物馆在瞩目下也逐渐成为成都新的文化地标。

甲子芳华 几代文博人的峥嵘事

1958年,成都博物馆的前身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成立。60年岁月洪荒的洗礼,成都博物馆乘着天府春风,已成长为人民的精神家园。

初创时期的先行者们用一腔热忱之心,将文物调查、发掘、征集、展览等一系列工作在困难艰辛中推动着。1974年,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建立,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工作同时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先后发掘清理了曾家包汉墓、朱悦燫墓、孟知祥墓、蜀僖王陵、青羊宫隋唐窑址、方池街古文化遗址、凤凰山西汉墓、十二桥商代文化遗址等。其中方池街、十二桥文化遗址的发现,更是对建立成都平原文化发展序列,探索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979年,工作人员在明蜀僖王陵地宫发掘现场拍摄现场资料

 

1982年,工作人员在青羊宫隋唐窑址发掘现场进行绘图工作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市迫切需要一座既能够展示珍贵文物,又能够表现城市历史进程的博物馆。1984年10月1日,成都市博物馆于大慈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成都市的重要文化窗口。这一阶段,成都市博物馆推出“成都简史(古代部分)”陈列、“成都汉代画像砖(石)陈列”等基本陈列,给当时人们相对匮乏的精神文明生活,带来一抹惊艳的文化色彩。在先后出数十个展览之时,前辈们不断以开放的形态接受观众审视,积累经验教训,构建起了今天成博的基本框架。年轻成博的巍巍气象,在那些激情满溢的日子里,逐渐丰满。

 

1984年,成都市博物馆开馆典礼

 

成都简史(古代部分)陈列

 

 成都汉代画像砖(石)陈列

从“一穷二白”到三十万件藏品,从有名无实到硕果累累,这中间是成博前辈们的心血与不懈的追求。每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岁月的风雨沧桑,每段历史都折射出几代文博人的辛勤耕耘。

任重道远 成博在路上

时光可追忆,未来更可期!在建馆六十周年之际,成都博物馆要向所有观众、业内机构、同行献上诚挚的感谢。成博在磨砺中迅速成长,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不断超越自我,向公众传播成都历史文化,努力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成都博物馆不断的奋斗目标。

 

城市的气味,弥散在先人曾经抛掷过的石块、种过的稻种和井栏砖瓦间。城市的性格,早已在那些器物上隐隐显露。成都博物馆悉心收藏着成都纵横五千年的故事,成都博物馆也会就着蓉城丰饶的文化土壤,播下更多文化幼苗,让成博和成都在巴山蜀水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