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8-09-22
中意研讨会回顾|意大利文化遗产与天府之国的浪漫邂逅
9月21日上午9时,中意文物保护及博物馆规划与管理研讨会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正值第十七届西博会,意大利作为主宾国,将在西博会期间组织一系列双边活动,本次研讨会就是其中之一。
会议开始前,意大利驻渝副总领事康达城、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女士分别发表致辞,对接下来中意双方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表达了美好期许。研讨会共分为四大主题,十位意大利文博专家分别对其发表了主旨演讲。
主题一:考古公园和城市考古
朱力阿诺·沃佩
考古学家在挖掘东西的时候,发现的不是东西,不是物品,是人。
通过列举意大利2014年出台的一项叫做“艺术奖励”的政策和过去意大利在文物遗产保护方引入的综合管理体系,沃佩强调了市民参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在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科技的支撑,以人为本在文物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当文保工作进行时,要让市民参与进来,要打开与市民沟通的大门。保护过去,是为了向后代讲述曾发生过的故事。最后,沃佩通过讲述2015年葡萄牙签署的欧洲理事会条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创新的项目,强调了他的论题中心:我们要关注过去的人,但更多要关注今天和明天的人。
朱赛佩·帕勒罗
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公园有效地利用了它的生态环境,也对教育项目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作为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公园主任,帕勒罗分享了为什么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公园能够成为全球有卓越价值的文化遗产。在公园的修复与保护方面,公园选择和国际上、意大利一些代表性机构在科技、方式、理论方面进行合作;在推广方面,公园通过出版、电影、主题活动、美术为公园的知名度与内涵丰富性增色不少。而教育职能也是公园的大项目,公园有专门的考古活动,对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年龄段的老师、学生开放。在公园进行考古工作时,也会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这对学生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对公园也有实质性意义,学生可以帮助考古园区清洗文物,对文物进行分析等。
最后,帕勒罗也介绍了公园在区域功能划分的突破等亮点措施。
主题二:建筑文物的开发
安东内拉·瑞纳迪
米兰和成都都是非常具有活力的城市,我们也面临这样一个挑战:怎么让在过去扮演重要角色的老房子和基地重新活起来。
瑞纳迪说:“古建怎么不断符合城镇化过程呢?我们要重新去思考它们背后的意义,通过创新重新把它们送到社会上。”瑞纳迪讲了一个故事向我们阐述了这句话的实际意义:米兰在罗马帝国的时代,还是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它有像罗马斗兽场一样大的剧院,即使这个剧院一直在米兰市中心的一个公园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事。后来他们对这个公园进行了一些改造、修复还有发掘,现在公园拥有了全新的形象,但公园的设计完全是按照最早的版图进行设计的,里面的植物都是罗马传统的植物。他们力图通过这样的设计,给市民带去更多关于历史的想象,把文物的影子和大自然相结合。这也是他们一直推崇的“绿色考古”。
苏珊娜·费里尼
在过去十年,在世界有这样一个趋势,推进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城镇化。
在互联网的推进、科技的发展之下,我们需要传播更加直接、更加深刻的信息。费里尼说,如今的博物馆要做的,是提供给观众的应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例如,重庆罗中立设计的一个美术馆,在设计之初,就保留了代表自由的公共空间,同时具备的教育功能,使得这块公共空间尤为重要。而结合四川小镇的特色,最后呈现出与小镇相似的材料、相似的建筑形状,使得这个美术馆如艺术品一般存在于重庆。同样从博物馆的角度讲,如今它已经成为是一个微小的城市本身。所以在呈现与地方历史的关系上,博物馆也必须努力。博物馆讲关于过去不同时代的故事,也会有一些现代建筑的体现,把过去与现在结合也是博物馆展陈方面应思考的内容。
主题三:博物馆的管理以及文物的传播
瓦伦提诺·尼佐
要避免过于技术性的语言去讲故事,创造学习的过程和体验,需要有感染性的东西。
伊特鲁里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于伊特鲁里亚人文明的博物馆。目前,博物馆通过360度多媒体展厅、投影、互动游戏、会员卡制度等,让观众认识到了伊特鲁里亚历史、风格,也让观众有一个全新的体验,让他们产生参与感、获得感。尼佐还说:“一定要让顾客去发表意见,发表他们的想法,这块微信很重要。”
佛朗西斯卡·莫兰迪尼
文物是我们的身份,也是我们获得教育的一个来源。
莫兰迪带来的是她家乡博物馆——布雷西亚博物馆在整体建筑、展览展陈等设计上与观众互动性的分享。3D呈现、VR系统,博物馆通过高科技的方式让观众可以看到古老环境和风格,然后去保护这些遗址。这样的呈现方式还获得了伊科最具代表性的奖项——伊科年度最佳多媒体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从挖掘工作进行之初、项目启动、行业分析等,博物馆都充分征求了市民的意见,让城市的成长都能够拥有文化遗产的烙印与气息。
丹尼埃雷·马福塔纳
通过技术让市民看到从前。
因为公务原因,马福塔纳没能来到现场,但沃佩先生带来了他的主题演讲——文化遗产的使用和传播的研究与技术。通过现场的图片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卡塔利亚的大剧院、都灵市的埃及博物馆等中,均用了科技的方式呈现,让市民能够看到发掘工作以及更远更远的历史,让市民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想象,这对于整个城市的文物保护都是非常有利的。
皮耶罗·布鲁内蒂
我们所有这些文化遗产,不是考古学家或者历史学家,或者艺术家,或者馆长,而是市民本身。
布鲁内蒂是《考古再现》杂志创始人及主编,他更多分享的是通过《考古再现》进行文化遗产的推广案例。杂志曾主办一些考古之旅,让考古学家与游客如朋友般,参与游客的旅程。让游客置身考古环境重新思考、建立他们自己关于考古的观念。
此外针对性开展考古信息传播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展会、考古电影节去契合观众的兴趣,也可以挖掘更多文物考古背后的故事。
主题四:文物修复的专业与新科技
塞尔吉奥·卡洛
文化的保护能够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
卡洛介绍威尼斯文化遗产集群从事的工作是在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一些技术转移项目,目前在全球范围和两千多家单位开展一系列的合作与创新,中国也参与了其中。纳米技术、激光技术、传感器的网络系统、生物技术、虚拟现实和3D技术都是他们正在进行探索的项目。不同技术、方法创新,一定是会让文化遗产更加闪耀的。
佛朗西斯卡·布兰卡奇奥
文化遗产的优秀呈现,必须要有激情,必须要有历史,必须要有人类。
布兰卡奇奥代表意大利修复协会,介绍了他们目前与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文物修复占据整个意大利文化产业经济比重的35%,可见其重要性。庞贝古城这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修复项目,布兰卡奇奥对庞贝古城的的温泉、大剧院等修复、开发作了详细介绍。她说,修复过后的庞贝古城,游客从2007年的270万人次增长到了现在的320万人次。她更期望,未来能够和中国进行合作。
研讨会上中意双方也碰撞出了很多关于文化遗产新的火花。位于丝绸之路两端的两个国家在天府之国浪漫邂逅,定会促成两国在文化层面的更深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