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8-10-05
和而不同|心生敬畏,实为孝道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从古至今,百姓对祖先的怀缅就从未间断,而形式,也不仅仅停留在“扫墓祭祀”。
祖先像,顾名思义,依照祖先的样貌雕刻而成的造像。后人以此纪念、缅怀祖先,期望得到先祖的庇佑。
为何先祖们能与神灵享有同样的敬拜?究其原因,乃是宗法制度的产物。逝去的先人已经演变为宗教符号,在严格遵循“敬天法祖”思想的宗法社会,通过造像的凝视,祖先们将永远在场,监督子孙言行,维护宗法制度的威严。
在“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藏清代四川地区木雕造像展”上,观众能够看到几尊清朝百姓家里的祖先造像,虽然有些木雕颜色已然褪去,面目斑驳,但从雕工的精细,我们仍可感触到老百姓对于祖先的敬意。这些木雕造像人物的姓名大多已不可考,但从其衣着、神态,可以大致想见当时的社会面貌。展览中更有两尊造像是时隔多年再次相遇。说起这座造像的经历,这是展览特邀策展人萧易在一个箱子里发现的。当时他先发现了一座女性木雕造像,心想到当初在雕刻人物造像的时候,应该还会有她丈夫的雕像,没想到,过了几天,在另外一只箱子里,果然找到了一座男性木雕造像,并且从两座雕像背后的题记可以辨认出,这果然是一对夫妻像,并且是一对兄弟为他们的父母所雕刻的,可是不知为何,两座雕像却散落于不同的箱子中。时隔多年,这对“老夫妻”终于在此次展览相会。
明清时期,祖先画像其实比木雕祖先像更为流行,它们虽然载体不同,功能却相似。在挂着祖宗画像或者供奉着祖宗造像的家中,祖先是家族的、伦理的、道德的、政治的、权力的化身。
祖先画像重在突出先祖们的威仪,目光往往透露出威压感,而非慈祥温和。全正面的刻画角度符合了儒家礼制。
怀念先祖,一方面是追忆我们血脉的过往,另一方面,对话先人,叩问自己,更有自审自律的作用。作为崇拜先祖与神灵的产物,祖先像是先民们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所在。凝视祖先像,就像是翻阅家族历史的教科书,触摸我们的过去。祖先像也仿佛是一个家族的纽带,牢牢维系着家族的幸福和谐。不论人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祖先像所在的地方永远是自己守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