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8-08-02

微观考古——还原文物被掩埋之前的样子


2018年7月31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华裔美国人精英社团——百人会会员许杰先生到访成都博物馆,并带来了题为《三星堆文明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的学术沙龙活动。许馆长的母校是上海大学文学院,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中国早期艺术考古硕士、博士学位,是第一位担任美国大型博物馆馆长的华裔人士,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的亚裔博物馆馆长。曾先后在上海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任职。

许杰馆长与三星堆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几乎认真研究了三星堆出土的每一件青铜器。许馆长指出,三星堆的发现是独一无二的,而且遗址中没有发现揭示其文化归属的文字材料,因此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如何着手研究与解释这一古文明。对于这一问题,许馆长认为必须从器物本身出发,研究每件器物本身的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尝试还原这些器物在被掩埋之前的原始状态。

首先,许馆长带领现场观众一起简要分析了三星堆两座器物坑之间的联系,并向大家解释如何通过对坑内出土器物种类、焚烧痕迹的观察,得出两座器物坑都是祭祀行为产物的推断。接着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着重为大家梳理了坑内出土文物之间的关系。

讲座过程中,许馆长以青铜神树为例,详细分析了坑内出土的小型鸟饰与神树顶部缺失部分可能的联系。神树出土之初还未经修复,很多部分已经缺失,从树干可以看出分有三层,每层有三个树枝,每个树枝上有一只鸟。对于残缺不全的树冠,许馆长说,很有可能原本也有一只类似的鸟,而且鉴于位置的特殊性,应该是一只造型更为奇特的鸟。而这一推断是可以在一同出土的另一件青铜器物上找到证据。许馆长向大家展示了坑内出土的一件尺寸非常小的带冠人鸟装饰物,虽然这只鸟站在一棵仅有几厘米高的树上,仍可以说明树冠应有的装饰物造型。

除此之外,在青铜神树的下半部,还有一只龙形动物装饰。许馆长解释道,由于不知道三星堆文明对这种动物的称呼,因此暂且把这种蛇形带四足的动物称作龙。许馆长带领现场观众仔细地辨认了这条龙蜿蜒的躯干、头部的眼睛、嘴部的牙齿和较小的翅膀。龙体通过矩形桥梁支架与树的主干相连接,在现存的树干和龙体之间,还可看到两处链接点,而在树干的上部还有另外两个桥梁支架的残件。从造型来看,这条龙形态为自上而下的降龙,由此推论,树干的上半部,原本应有龙的下半身躯体部分,虽然当初没有一起填埋在祭祀坑中,但是考古学家已经可以据此还原其貌,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许馆长还分析了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诸多细节。通过他展示的大立人的线描图,观众们得以清晰地看到大立人华丽的头冠和衣着。许馆长指出,大立人身上的衣服其实有三层,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说明三星堆的工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青铜铸造工艺,在青铜雕塑上将层叠的服装细致地展现出来。

大立人穿着华丽、站立高台,或可由此推断出其尊贵的身份。与其华丽衣冠相对的是他赤脚站在台上,而其他小型青铜人物都是穿着鞋的,故推测出他所站立的位置为一处神圣的地方。大立人有着一双不成比例的巨手,呈弧形握姿,由祭祀坑出土的六十多根象牙可以推测,可能原本他手中握持着象牙。通过细腻地分析祭祀坑中出土器物纹饰、造型和联系,许馆长带着现场观众一起在脑海中描绘出三星堆文明中的一幕场景:一位上层贵族人物手持某种珍贵物品在神圣的土地上祭祀。历史一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本次学术沙龙中,许馆长还向观众展示了大量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装饰纹路、残留颜料等细节分析资料,向大家演示了考古学家根据文物的本身的纹饰、状态、用途和工艺以及不同器物之间的相互印证,一步步还原文物被掩埋之前的原貌。活动的最后,许馆长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答疑解惑,讲演得到现场业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赢得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