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9-02-06
双城记|春节酒局修炼手册
中国人自古好客,这种传统或礼仪在酒文化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春节期间,走到哪儿不免都会“喝一杯”,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在觥筹交错间得到了升华。但论喝酒的套路,我们真的不及古人。干喝多无趣,于是古人便有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游戏。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喝酒变得更有趣。在“双城记:成都·宜宾”展览中,自然少不了酒元素,来自宜宾市博物馆的带盒象牙雕酒令就向我们展现了宜宾酒文化的深厚积淀。
带盒象牙雕酒令:饮酒也是有情调的
在古代,酒令的本意原本是用来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在西周时代,它体现为森严的饮酒礼仪制度。除设有专门的“掌酒之政令”的酒官们外,在酒宴上还设有监视人们的“监”、“史”。不管是敬酒、罚酒,都要受到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惩处。到了明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逐渐繁荣,酒令也越来越大众化,成为了一种互动游戏,给饮酒者创造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酒令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投壶、筹令、牌令、诗词文字令等等,特别是与诗词相关的酒令,令人是拍案叫绝。“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第二十八回、第四十回、第七十五回等八回都生动描述了大观园里的酒令游戏,妙趣得很。但说到底,酒令文化的发展核心还是在告诫人们“小酌怡情”。
此次“双城记”展出的民国带盒象牙雕酒令,由盖、筒、牌三部分组成。盖端与盖身可以分离,子母扣连接。盖顶面饰变形莲瓣纹、回纹,盖及筒外壁浅刻花卉、人物、山水。筒内49枚酒令牌,均双面刻字,一面多为七言诗,如“一片彩云迎晓日”、“二月二日江上行”、“十月先闻岭上梅”等,其后均刻有四字行酒令,如“新婚一杯”、“出席一杯”、“遇寿三杯”等行酒文字。客人怎么喝酒,全凭酒令筒里摇出的酒令牌决定,“新婚一杯”等吉祥的文字,与其说是罚酒,不如说是敬酒,让客人心甘情愿地痛饮。是不是瞬间有了灵感?春节期间别再“傻傻地”喝酒了,玩一把吟诗作赋才更有趣。
宜宾酒文化:以酒为媒 飘香千年
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宜宾,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宜宾汉代墓葬和窖藏中出土了大批铜制器皿罍、壶、勺等和为数众多的陶制酒具。山谷祠岩墓中,出土了一个神采奕奕的沽酒陶俑;宜宾县公子山汉墓的石棺上,有浮雕“厨炊宴饮图”;长宁县飞泉东汉岩墓内壁刻有“夫妻饯行图”……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在汉代的宜宾,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荔枝酒”到“窨酒”“粮食蒸馏酒”再到“春酒”,宋代宜宾的酿酒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黄庭坚在戎州居住时,也曾在《醉落泊·陶陶兀兀》中感叹道:“街头酒贱民声乐”“最看檐雨森银竹”。因为黄庭坚,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无数迁客骚人络绎来宜宾,源源不断地往“宜宾酒”里注入文化。
与古人比起来,现代人的劝酒就显得“简单粗暴”得多了。面对春节重重酒局,成博君还是要提醒大家: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部分资料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