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9-03-17
“与时代同行”今日落幕 近33万人共赴艺术盛宴
随着周末最后一缕的阳光落下,成都博物馆送走了“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的最后一名观众。该展览自1月30日开幕以来,共迎来观众近33万人。本次展览集结15位艺术家的76幅(组)作品,其中包括罗中立、周春芽、何多苓等知名艺术家的代表性画作,涵盖了四川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多种艺术思潮与创作现象,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四十多年来绘画艺术发展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侧影。展览旨在通过展示四川地区阶段性的绘画成就,让观众深入了解西南地区艺术历程,播种对艺术的热情。同时,展览也呈现了四十多年来四川的优秀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有观众盛赞本次展览:“完全是国际水平”。
不负时代 油画大咖展浓浓乡愁
本次展览的15位“油画川军”,都是最为世人熟知的西南艺术家,他们不但占据了中国当代艺术圈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搭建成都“艺术第三城”最牢固的基石。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涌现出的这批影响中国画坛艺术家,他们以自身情感的表现为依托,彰显了艺术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时代肖像”单元展现了四川当代油画对“人”的表现,反映的是油画家对人性的关注与人道主义情怀。80年代初,以罗中立的《父亲》、庞茂琨的《苹果熟了》等作品为代表,艺术家借助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呈现了历史洪流中个人或群体的命运。展厅中,常常能看到《父亲》这幅作品面前,人满为患。本次展出了《父亲》的多幅创作手稿表现出该作品的历程与阶段性变化。《父亲》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四川油画从“知青题材”向“乡土绘画”的过渡,也实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向“乡土现实主义”的转变。到了90年代,以“人”为表现主题的四川油画迎来了第二个发展盛期。
四川油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以及精彩的地理人文环境下,也形成了区别于京津沪等地的,独具鲜明的西南地域性和独特的身份性的艺术创作,折射出独具魅力的西南文化。策展人何桂彦说:“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中心与边缘,地缘与身份始终是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点,在四川当代油画,以及四川当代艺术家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83年,川美毕业的画家高小华去到了布拖县体验彝族人的风土民情,随后创作了《布拖人》系列油画。这一系列作品着重描绘了人物的头部特征,厚重的肌理诉说着千百年间彝族人民经历的沧桑与苦难。
配套活动掀全民艺术热情
自开展以来,展览配套学术研讨会、讲座、社教活动接连不断。开展当天的学术研讨会,19位学术大咖分别从各自领域解读了“历史·记忆·西南经验”这个主题。一向炙手可热的成博讲座,也为展览增添了别样的乐趣。作为展览的压轴讲座,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现为那特艺术大学校长,四川美术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吕澎带来的讲座更是引得多方关注。吕澎教授分析了从1840年至今,不同阶段中国艺术的特点,并通过艺术的发展解读传统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为了让孩子们都能看懂展览,成都博物馆还推出了“爷爷奶奶的时代”主题社教活动,并特别邀请了艺术院校的专业老师全程参与执教。老师首先在展厅中用专业又幽默的解说带领孩子们从艺术作品的表达技巧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出发,走进爷爷奶奶们生活的时代,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然后带领孩子进入绘画创作环节。在此环节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拼贴和绘画的方式,在画纸上将爷爷奶奶的时代与自己生活的时代进行了链接,用无限的创意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刘钰婷小朋友的家长说:“在博物馆和孩子一起参与绘画课程,氛围是很不一样的。这里有展览,有故事,有作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次很全面的‘艺术科普’ ,也更希望成博能多多地举办这种活动。”
将当代艺术搬进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对于成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本次展览策展人、成都博物馆艺术总监范犁提到,展览的成功举办拓宽了成博展览的主题,使其更具鲜活感和敏锐度。在后续的展览中,成博也会继续尝试用跨界的方式策划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交融的展览,借着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也让当代艺术更深的植根中华文化内涵,使成都这座有着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城市焕发出更贴近当下生活的艺术气质,让成博成为凝聚历史底蕴与当代精神的文博艺术共生体。
为了最大化了解观众需求,推出更多更好看多元的临展、特展,本次展览推出了线上问答小游戏!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线上问答!完成问卷后,凭完成页面及有效证件可前往成都博物馆咨询台,领取精美小礼品一份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