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06-15

从“赵灵儿”到“胖小孩”——中西神话中的蛇

作为一种代表多重矛盾意义的符号,蛇不仅令人着迷,而且多个世纪以来与人类的传说相互交织,难舍难分。无论是单纯娴静的女娲后人赵灵儿,还是《灵蛇传奇》艺术展中憨态可掬的“胖小孩”赫拉克勒斯,都带领我们进入混沌而神奇的远古世界探寻多元的灵蛇印象。尽管中西神话中的蛇形象有着不同的寓意,却共同构成神秘而自由的意象,让中西文化在蛇形象的启发和影响下也汇入了不同的文化河流。

“人首蛇身”赵灵儿 :永恒与重生

对于八零、九零后来说,《仙剑奇侠传》系列不论是游戏还是影视作品,都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仙剑一”中的赵灵儿与李逍遥给观众带去了无数美好的回忆。而很多人一定会问:女娲后人赵灵儿为何是人首蛇身?

中国人对蛇的重视由来已久。上古时期,人们既畏蛇又崇蛇,由此产生了许多关于蛇的传说。地位显赫的神灵如盘古、伏羲、女娲等,都曾以半人半蛇的形象出现。要谈女娲,就不得不提到伏羲,他们和西方神话中的夏娃和亚当一样,不可分离。而女娲和伏羲、夏娃和亚当这两种东西方人类始祖,又恰好都和蛇结下不解之缘。女娲和伏羲的名字最早出现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文献中,最初,他们是两个单独的人物。女娲之名较早见诸于《楚辞·天问》和《山海经·大荒西经》。自汉代始(约公元前3世纪前后开始),他们成为具有夫妻关系的对偶神,同时也形成了“人面蛇身”的较为清晰、固定的形体特征,并融入了汉代的升仙思想体系中。严格说来,汉代以后人首蛇身形的伏羲、女娲形象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植根于更早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它在华夏文化的视野之中与种族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东博物馆藏的伏羲女娲画像石就展现了人们对于西王母、伏羲与女娲的想象。这块画像石分为三层,上层为仙界图,西王母戴胜端坐正中,两侧的伏羲与女娲蛇尾相交贯穿三层,左右的芝草之上有羽人、玉兔、九尾狐,芝草之下有鹿、猿猴、蟾蜍。在古代传说中,西王母能做出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伏羲女娲能再造生命,这些图像表现了汉代人升仙的思想。


伏羲女娲画像石

山东博物馆藏

为何女娲和伏羲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创世之神。女娲与伏羲被赋予神话的神秘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蛇的形象则维系着祖先的崇拜,是民族意识的不断繁衍和继承。《诗经》中也说:“吉梦维何,维熊维黑,维馗维蛇。”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吉祥的梦是什么呢?梦中见到熊和黑,梦中见到毯和蛇。”古人把梦见蛇视为一种吉祥的征兆。可见,蛇形象早已植根于中国神话的土壤,并稳居于人们的心理家园。

赫拉克勒斯与蛇搏斗:“一战成名”的大力神

在希腊和罗马,关于蛇的神话和传说同样俯拾皆是。与人身蛇尾的伏羲与女娲不同,这里的人们更习惯于用具象的蛇来表达“情感”。蛇代表力量、智慧和生命的轮回,并被人们视为心灵守护者及疗愈的象征。当然,作为一种外形魅惑的动物,它有时也被当做复仇与力量的象征。

来自意大利卡皮托利尼博物馆新宫的年幼赫拉克勒斯与蛇搏斗像就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故事。赫拉克勒斯是主神宙斯和凡人阿尔克墨涅的儿子,而宙斯的妻子赫拉出于嫉妒派出两条毒蛇去宫殿里杀赫拉克勒斯,却不料小小年纪的赫拉克勒斯拥有无比的神力,分分钟把两条大蛇掐死……这些能战胜并驾驭拥有神秘力量的蛇的人(神),自然是令人崇拜了。

年幼赫拉克勒斯与蛇搏斗像

卡皮托利尼博物馆新宫(罗马)藏

蛇在西方神话中往往被赋予了强大的杀伤力。它不仅被赫拉派去暗杀赫拉克勒斯,还是雅典娜扼杀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的杀手,而令人石化的美杜莎,也凭借满头蛇发提升了她令人颤栗的杀伤指数。但另一方面,蛇还拥有神秘的疗伤作用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同时也是智慧与神力的化身。西方神话里常见的蛇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永恒的循环或一般所说的永恒,既有着起死回生的力量,也是象征着邪恶和奸诈的符号。由此可见,蛇在西方文化中衍生出多重意义。


作为古老文明的继承者,蛇是许多神话故事的主角,既象征着欲望和来自魔鬼的诱惑,也喻示着宗教中的死亡和永生。在中国,蛇作为神秘的图腾受到人们的崇拜;在印度,庄严的宗教仪式少不了蛇的存在;在古埃及,蛇是神明、创始与善恶交织的象征。“赵灵儿”与“胖小孩”大约出现于相同的时期,但他们有着相异的文化特色,前者被人们视为图腾崇拜,后者邪恶的一面常被人提及。蛇在东西文明中扮演的角色略有不同,却始终吸引着人们对它在神话中的涵义进行想象和评说。

展览名称:《灵蛇传奇》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9年4月30日—2019年8月25日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