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10-07

巧手夺天工|非遗界的“锦鲤” 都被这个展览承包了

老话说,“有钱没钱,买张年画过年”。岁首之前,买张年画贴在各处,家里顿时有了过节的气氛。曾经,年画是百姓的精神食粮,是他们心中与传统节日一脉相承的文化符号与装饰艺术。

在展览“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中,绵竹、夹江、梁平三地的木版年画,就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年画故事、相同的文化内涵。

绵竹木版年画

历经百年 绘出“江湖地位”

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绵竹年画首先要雕刻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其余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年画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填水脚”是绵竹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方法。相传,以前每逢春节,画工们做完作坊的活路,便利用残纸剩色,草草涂抹几对门神,拿到市场换些小钱,好回家过年,谁料这无意之举却将绵竹年画高超的画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来,“填水脚”反倒成了绵竹年画特有的名品。

《赵公镇宅》

绵竹年画博物馆藏

 

 《立锤门神》

绵竹年画博物馆藏

 雕刻线版

如今,绵竹年画与夹江年画、梁平年画并称为“四川三大年画”;绵竹年画与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1993年,绵竹市被命名为“中国年画之乡”。

夹江木版年画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四川夹江是著名的“书画纸之乡”,夹江年画所用的竹纸柔软细腻、浸润保墨,其本身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一张夹江年画便包括纸、画两项非遗。

夹江年画采用木版套印技法,由年画艺人手绘画稿,然后将画稿贴在木板上,由刻工雕出印版,由浅到深逐步套印,然而目前存世的传统老雕版却难得一见。

 作品《陈姑赶潘》所用的套印木版

为了保存最原汁原味的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付出了满腔热情。明清时期,年画曾作为重要的外贸商品,因此张荣强想到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传统夹江年画,并尝试自己将找得到图案进行雕版复原。

 张荣强

夹江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考察、探寻的过程中,张荣强得到了无数人的支持和帮助,就连著名学者冯骥才也曾为他的执著所感动,更因他所复制的年画色泽已十分接近传统夹江年画的用色而赞叹不已,最终决定将自己在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中看到的夹江木版年画资料提供给他。张荣强则根据这些资料一个版一个版地进行复刻,其中就包括本次展览中的《元亨利贞》《陈姑赶潘》等作品。

 《元亨利贞》

 《陈姑赶潘》

《元亨利贞》出自易经的乾卦,有“一元复始、通达天地、大利天下、守一执一”等吉祥之意,而《陈姑赶潘》则讲述了川剧《秋江》中的经典片段。这些作品,生动地体现了传统意趣和审美。

梁平木版年画

极致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徐家辉所在的徐氏家族当年是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早在1776年就,徐氏家族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徐氏先辈又先后创立了“德合泰”“和盛友”“信立号”等众多年画名号。如今,年过50岁的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也是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徐家辉

    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看似简单的年画,其制作工艺却非常考究——梁平年画使用的纸是本地生产的白竹手工纸,又名“二元纸”。制作年画前,“二元纸”还需进行二次加工,先将纸蒸2小时,退去纸的脆裂性和缩水性,再刷上矾水,将观音土研磨、调浆沉淀晾晒成细粉末,均匀涂于纸面上,晾挂阴干。这样加工后的“二元纸”才能既保证纸质原本的颜色和质感,又可以防止颜料渗透,更加经久耐用。除了纸张,梁平年画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开脸”,也就是在脸颊两侧“点腮红”。年画艺人用拇指涂抹颜料,在人物脸庞“随意”一抹,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动。

 《一本万利》

 

 《扬鞭》

 

 《帅将门神》

勾、刻、印、画……一张梁平年画的制作虽然耗时漫长,但只有秉承传统年画的制作技法,才能做出浓艳厚重、色泽不褪的年画。守得云开见月明,徐家辉说,他只想好好继承祖辈留下的这些老手艺,没想过再创新。极致传统或许也能成为当下时尚。 

年画反映了民族的传统观念和美好期盼,饱含着民族的记忆与信仰。在传承人手中,每一幅手工年画都充满灵性、满怀祝福与吉祥。“让年画重回当下生活”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盼。

展览名称

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

展览时间

2019年9月27日——2019年11月20日

展览地点

三层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