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12-26

“年味儿”已到!以勺为笔 以糖为墨

在“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民俗篇”中,无不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老成都的回忆。展厅内的“转糖饼儿”展示的是传统小吃糖画和木板转盘相结合的一种小游戏,木板上画着艺人所制作的糖画,木板的中心有一支能旋转的竹箭,在拨动竹箭后,竹箭所指向的画就是顾客能得到的糖画。运气好的话还能赢得艺人所铸的龙凤,运气不好的话就什么也没有,颇具博彩的意味。这样的小游戏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增添游玩的趣味性,因此它在旧时成都风靡一时。糖画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和美好的想象,无论在庙会、集市还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欢迎的手工技艺之一。

 

 前世今生 传承甜蜜记忆

早在汉代的朝廷宴会上,就已经出现了“以糖作狻猊行,号曰猊糖”的糖品,据说最初是作装饰用,到了宋代才将“乳糖狮儿”等列入“果子”类。另如吴自牧《梦粱录》所记还有“小二戏耍家事儿,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狼果子,吹糖麻婆子,孩儿等”。据载,至明代才出现了真正的糖画,被称为“糖丞相”,就是糖人。而目前所见正式记录糖画的史料,源于清宣统元年出版的《成都通览》(傅崇矩著)。书中提到:“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之钱。如……糖饼。”说的正是糖画。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及新兴事物的出现,糖画正在从大众视野中消失,除非在特定的场所或者博物馆里,否则我们很难再见到糖画制作的场景。糖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印刻着人们对旧时生活的美好回忆,现如今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糖画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重要性,糖画技艺的传承和宣传得到了重视与加强。1986年,锦江区糖画协会成立;1993年,成都市锦江区被文化部授予“民间糖画艺术之乡”的称号;2008年,成都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勺一画 甜手艺难成就

糖画初看起来是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但细究起来却是一门高深的技艺,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等复杂的元素。民间有一说法形容画糖人很是贴切:“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

在糖画的漫长发展中,糖画艺人不断吸收戏剧、皮影、剪纸艺术和雕刻技艺等精髓,将糖画图案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相结合,制作出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和风格的糖画。例如,成都糖画与川剧相结合,手艺人创作出的《水漫金山》《战马超》《凤仪亭》等戏剧糖画作品,表现了丰富的川剧折子戏情节。

 

糖画不仅是一门手艺,它更装点了我们的城市记忆,每每看到公园或者景点有人做糖画时,你会不会想起自己的童年?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空气中的年味儿渐渐浓烈。你的“年味记忆”里,有糖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