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0-02-08

元宵节|一年初望 福满人间

今年,这个元宵节注定不平凡,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发条信息、去个电话,也是一份温暖。或许这个元宵节,我们只能自己吃着元宵与汤圆,在自家阳台欣赏这轮元宵月,但每个人都可以“我寄祝福与明月”,为自己加油,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从古至今,人们对元宵节都寄予着热切的期盼。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日子。在道教文化中,这一天更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今天,成博君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那些花样迭出的元宵活动!

花市灯如昼 全民狂欢夜

灯是火,各色的彩灯代表着希望与期盼。时至今日,元宵赏花灯依然是各地的保留节目。元宵灯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告诉明帝: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得知后,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渐渐地,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皮影中的灯笼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诗人段成式在《关山灯》中以“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勾勒出高大的灯火之树与巨大的龙形灯展,展现出灯会的庞大规模与巧夺天工。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也记载:“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到了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精美程度都胜过唐代。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述的就是宋代元宵节的景象。这些漂亮的灯彩流传至今,成为百姓喜爱的民俗艺术。

 

宋 朱玉 《灯戏图》

1962年2月,成都文化公园举办了新中国成都首届元宵灯会。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风味小吃,让观众们既大饱眼福,又能大饱口福。直到今天,成都每年举行的金沙太阳节、武侯祠大庙会、熊猫灯会等,更成为成都人过年饕餮盛宴上一道不可少的“佳肴”。与成都相近的自贡市也因灯会闻名世界。自贡灯彩将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面貌,将自贡灯会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2008年,自贡灯会更是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灯会现场

玩皮影、看木偶戏 

元宵节里的“民俗味”

除了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玩皮影、看木偶戏等也是各地元宵节缺一不可的热闹玩意儿。这些民俗活动的加入,也将“闹元宵”的气氛表现得极为生动。

在海南临高县,元宵节有演木偶戏的习惯。木偶戏,在海南又叫“公仔戏”,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在人物上与琼剧一样也有生、旦、杂、丑等角色之分。临高木偶戏的特点是“人偶同演”。舞台不设布幛,演员化装与木偶同时登台合演,演员擎杖头木偶化装登台,互为一体,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据说,临高木偶戏最早源于当地村民祈求平安而演出的一种戏。

 

临高木偶戏

 

“偶戏大千:中国木偶展” 展厅

而在山东、湖北、甘肃、辽宁等地,赏皮影更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一盏灯,布围框,三五人吹拉弹唱;皮刻人,半面脸,一席地操演雄兵。”幕布后,不同角色的皮影人物在皮影艺人手中上下翻飞,腾云驾雾;看台前,观众们如痴如醉,掌声频响。

 

了解了这么多好玩儿的活动,成博君还是要唠叨几句,在疫情流行期间,一定要减少外出,避免聚餐聚会,宅家度元宵才是首选哟!祝大家平平安安过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