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0-09-11

教师节丨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文脉不绝的四川

每年九月学生走进校园之际,教师节也悄然而至。值此佳节,回顾先贤,从西汉年间文翁兴学开始,儒家道家在蜀地得到广泛传播,从此蜀地文风蔚然、文章大雅,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教育大家与著名学派。

文翁:一间石室,开启蜀学漫漫长路

1.jpg

文翁(图片源于网络)

西汉初年,文翁化蜀,在成都兴办了蜀郡郡学——“文翁石室”,开中国地方官办学堂之先河,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人,汉景帝末年蜀郡郡守。西晋《三国志》记载:“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 文翁的贡献,不仅在于从教育入手,发展了四川的文化,而且他所创办的"官学"成效卓著,到汉武帝时,中央政府推广了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下令全国各郡皆立学官,以发展教育,为四川、乃至中国教育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之后,蜀地教化之风不绝。成都天府广场出土的“裴君碑”、“李君碑”记载了两位蜀郡太守振兴儒学、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教育的事迹,表明了当时地方政府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三苏:不仅诗文风流 更是学术主流

2.jpg

三苏(图片源于网络)

三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合称,他们的文章诗作闻名于世,为世人所传诵推崇,当时激起了许多学者竞相效仿,影响巨大。同时,苏氏父子融通三教、兼采诸子,创立蜀学体系,并逐渐发展到与王安石之学、伊洛之学齐名的水平,成为在当时社会中影响较大的学派之一,在宋代学术中保持着独立自由的品格与蜀地的学术特色。

魏了翁:南方共宗鹤山老

3.jpg

魏了翁(图片源于网络)

南宋时期,西蜀大地上崛起了一位享誉全国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他一生在入士治理国家的同时,创办鹤山书院,大力从事教育。鹤山书院内设尊经阁珍藏书籍10万卷,为宋代全国各书院之首,又置事心堂以表理学尊师重道之风和主敬立诚之功,在教学和理学传播方面有重要贡献,曾得到宋理宗赐额的崇高礼遇。

魏了翁在鹤山书院讲学十余年间,“士争负笈从之”,影响了代代学子,有不少成为当时的著名人物。在鹤山学派中,《宋史》为之立传者达八人,为进士者达十四人。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成为宋代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巴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魏了翁的理学在当时影响巨大,众多学者慕名求教,使他享有“南方共宗鹤山老”的盛誉。

杨慎:一生天才 著作等身

4.jpg

杨慎(图片源于网络)

杨慎,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学者,明代三才子之首。他状元及第,博闻强记,论著丰厚,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杨慎不仅自身才高八斗,诗文风流,对儒学也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他批判当时流行的“道学”与“心学”,要回归儒学本质的“明明白白,平平正正”、“内外一者也”。他一生勤于著述,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作四百余种,对后世影响深远。

踏足于平凡之中,踞与伟大之上。从文翁石室,到三苏学派,乃至各种书院,蜀地教育行业也一直是人才辈出,历代教育家们的不断耕耘,才有了蜀地的文风蔚然,文脉不绝。

参考资料:

《东西方教师节的起源与尊师礼仪》卢全明 刘来兵

《魏了翁书院教育思想研究》罗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