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9-09-17
成都博物馆自然类科普社教活动 “动物眼中的世界”活动简报
9月14日,2019年“全国科普日”在中秋节假期中拉开序幕。依托“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成都博物馆开展了自然类科普社教系列活动第一场——“动物眼中的世界”。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针对5至8岁的儿童,共有60名儿童参与。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桌子的颜色、形状等,从人的视觉切入,引入动物眼中的世界。动物们的眼睛都有各自独特的特征。猫的视野是怎样的?什么是单眼、复眼、鱼眼?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眼睛位置有区别吗?夜行动物有着什么样的视觉特征?动物能看到哪些颜色?通过这一个个的问题,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学习了解自然界动物们眼睛特征的科学知识。现场互动频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气氛十分热烈。
老师讲解动物眼睛的知识
孩子们正在积极地回答问题
过程中,老师们还准备了一些“特殊眼镜”模拟动物的视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眼睛在两侧和在复眼中看到的与众不同的世界。
孩子们体验“特殊眼镜”
在接下来的环节里,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无法看清的动物世界”的图片,五彩斑斓的色彩背后隐藏着许多动物。如果模拟只能动物看到的某些颜色,那么我们将看到的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开始兴奋地动手制作“神奇的滤色镜”,这种装有红色和蓝色滤色片的眼镜,只允许红光或蓝光通过,而其他颜色则会被阻挡一部分,用不同颜色的镜片看图片,则会看见完全不同的精彩世界。
孩子们动手制作“神奇的滤色眼镜”
活动结束后,成都博物馆为孩子们颁发了活动证书,表扬他们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爱护动物、热爱自然、保持好奇心。
为孩子们颁发活动证书
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交口称赞,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孩子们对动物眼睛的科学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活动中的实践挑战,他们都能通过自己探索或在老师帮助下进行完成,并且有大部分的孩子都愿意在活动后继续在自然界或“人与自然”展厅中去观察动物们的眼睛。相信在与动物及自然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了解中,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会不断的加深。<撰稿人:王美霖 供图人: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