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7-03-28

江口沉银:历史的证明——成都博物馆展出张献忠沉江银锭

考古:重大发现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但实际上,这个既没有正史记录、也没有实物佐证的传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早已只是个传说,史学界也对此长期存在争议。

谁想,在2017年开年,这个形同虚构的故事却得到了证实。

江口沉银371.png


今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3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会上发布消息:考古队在两个多月的发掘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真实性。

这是中国传说中记载的几处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其价值不可小觑。而且,发布会上公布的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重大的考古成果,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更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百年的疑云如今水落石出,曾经被无数人遥想过的财宝就这样静静展示在所有人的眼前,有西王赏功金币、银币、金银首饰以及铜铁兵器等等,它们或已黯淡发黑,或仍金黄灿烂,不由得人们去想起那段数百年前的历史。

 

历史:末路之战


 江口沉银918.png

史料记载,张献忠(1606—1647),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号称八大王,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1644年张献忠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以成都为西京,称帝建都,但其时形势复杂,多方战乱,他不久就与南进的清军又展开战斗。

1646年,张献忠感到局势恶化,不敢再在成都死守,不得已顺岷江而下转移财物,而就在彭山江口,他遭到明朝参将杨展的伏击。这场声势浩大的水战在清人笔记《蜀碧》里是这样记载的:“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结果,就是杨展以少胜多,张献忠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危机:文物追索


 江口沉银1409.png

江水逝去如斯,历史很快翻页,但人们对于财宝和传说的遥想却在持续。尽管没有明确的沉银位置,但人们始终在尝试对这片水域进行探索,试图找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线索,可始终无果。

直到近年来,在河道施工的时候,人们偶尔会发现一点疑似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消息传出,就有人按捺不住贪念,在过去几年中,这段遗址一度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掘,尽管考古队在此安排了看守,但碍于江域范围过大,也没办法完全掌握。

2013年下半年,巡查人员发现个别区域有盗挖现象,2014年初,警方获取线索,有人用专业潜水设备夜间潜入遗址区域,盗挖文物倒卖。

警方立刻成立了专案小组,经过一年的侦查,梳理出以沉银遗址文物为目标的6个盗掘团伙、3个倒卖团伙,涉案人员40余名,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

这些盗挖团伙一开始只是在江滩上用锄头等挖一些小铜钱、小银饼,后来越发贪心,为了能够挖掘到更多更好的文物,专门学习了水下考古的知识,购买大量潜水用具和专业工具,甚至到潜水基地进行培训。

2015年,警方在云南、四川等多地对6个盗掘团伙骨干展开同步抓捕。此次行动12小时内到案31人,扣押“西王赏功”钱币27个、银锭39个、各类钱币逾千枚、其余金银杂件逾百个。

  

展品:先睹为快

江口沉银2102.png




江口沉银2285.png

江口沉银2465.png

2017年初,趁着枯水期,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开始对这片水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系统发掘,截止目前,还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尽管已经出水了大量文物,但专家认为,现在的发现仅为冰山一角,发掘还要继续,而未来也拟将在当地建设博物馆专门展出这些文物。



不过,对于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一观沉银真容的人们来说,现在就有一个机会:15年那批追缴回的被盗文物中,就有一部分正在成都博物馆展出。手掌大的元宝型银锭,保存完好的大顺通宝铜币,以及刻有“大顺”铭文的古老城砖……看着这些,足以让人们在脑海中勾勒出那段烽烟四起的历史中,大西王曾经不可一世的短暂政权、以及随之而来的仓皇末路,相信一定能带给各位观众朋友不一样的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