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立即预约
关注我们官方公众号
学术讲座 / 讲座实录
2019-10-20
和“大猫”共同生活的日子
主讲人简介:
陈见星,网名“非洲的青山”,曾任中国驻坦外交官,坦桑尼亚国家公园中国代表。2013年担任CCTV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节目现场解说专家。他是中国获得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特别通行证第一人。他受邀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和高校举办过20多场演讲和讲座,在过去六年出版了《狮野寻踪》《超级狮群》《到坦桑》《东非野生动物大追踪》等五本著作,其中《东非野生动物大追踪》荣获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2019年10月20日上午,在学术报告厅迎来了一场由非洲动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讲座《和“大猫”共同生活的日子》。 讲座由在非洲生活了14年,并且在坦桑尼亚盖伦塞蒂国家公园工作了10年的非洲动物研究专家陈见星先生主讲。
陈见星以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为引,与观众分享在这里生活和观察的所见所闻,带领大家深入了解野性非洲的点点滴滴。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观察,辅以其拍摄的照片,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洲。
陈见星讲述坦桑尼亚盖伦塞蒂国家公园的情况
非洲动物大迁徙——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迁徙
非洲动物大迁徙是大家对非洲动物行为的最大印象。成群的角马(牛羚)、斑马和羚羊,浩浩荡荡地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到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进行周而复始的迁徙,队伍非常庞大。在通常的纪录片或者书本中,常常会提到迁徙是一个单向的循环,主要是为了应对雨季和旱季交替和食物的短缺问题。但是陈见星先生观察到了迁徙动物在一定区域内,特别是在渡过马赛马拉河时有反复迁徙、来回渡河的情况。他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角马妈妈为了甩掉半大的角马宝宝,让它们独立成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天敌。
长颈鹿的脖子长这么长,不只是为了吃树上的树叶
长颈鹿的长脖子是进化论中常常举的例子,大家通常认为是为了吃到更高树上的树叶。但陈见星认为,长长的脖子主要是用于打架,雄性个体之间竞争获得雌性的青睐,而脖子越长的长颈鹿更容易打赢这场“战争”,最终赢得交配权,因此更容易留下长脖子的后代,所以长颈鹿的脖子就越来越长了。
讲座中陈见星先生讲述长颈鹿喝水方式
非洲拥有了众多的食草动物,才有了草原上的“王者”
非洲是大型猫科动物比较集中的区域,比较典型的就是“万兽之王”非洲狮,“速度之王”猎豹以及“爬树高手”花豹。陈见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大家非常关注的非洲狮的种群关系,以及其捕猎、领地保护、育幼等工作的分工,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让大家了解到草原上的“王者”之间也充满了挑战和竞争。接着通过照片向大家对比了花豹和猎豹这两种很容易被混淆的大型猫科动物在行为和外观等方面的特征与区别。最后详细介绍了他最喜欢的猎豹跟他互动的有趣故事。他认为在非洲,因为有了庞大的食草动物类群,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大型猫科动物。与此同时,根据他与猎豹的互动可以看出,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它们有一定的智慧和节制,不会无休止地猎杀动物。
讲座中认真听讲的观众
讲座最后,陈见星向观众赠送了非洲主题的书签和明信片,观众反响非常热烈。本次讲座收到了204份观众的调查问卷,许多观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非常棒讲座,加深了大家对“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非洲动物的认识,同时也更新了他们对有蹄类食草动物、大型猫科动物的认知。观众们希望能多推出像这样主题多元化,演讲者现场表现力好、品质高、互动性强的讲座。